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絕不能因疫情影響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2015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本來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了新的挑戰。 近日,圍繞脫貧攻堅有關重點話題,記者採訪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他表示,時間確實很緊迫,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也比較明顯,但絕不會改變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決心和信心。脫貧攻堅戰打贏後,中國的扶貧工作也不會停止、不會結束,還會繼續做下去。劉永富還指出,在內地發展慈善事業和扶貧工作中,香港各界都做了很多工作,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們非常感謝,是不會忘記的”。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目前已接近完成 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記者:截至目前,脫貧攻堅任務取得了哪些成果和進展? 劉永富:經過了七年多的精準扶貧,特別是四年多的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去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縣從832個減少到今年的52個,可以說接近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貧困群眾的收入大幅增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中國減貧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取得一系列的成績。 記者: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座談會。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您如何看待這次會議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 劉永富:3月6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在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有300天的時間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座談會。這次座談會是習近平總書記六年來召開的第七次座談會,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座談會。全國開到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西部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的22個省一直開到了縣。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深刻分析了脫貧攻堅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好收官之年的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可以說,這次座談會對我們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這次會議也是對全黨、全社會發出的脫貧攻堅總攻動員令,吹響了脫貧攻堅的總攻衝鋒號,是做好脫貧攻堅收官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體現了黨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安排部署,體現了黨中央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手硬的部署,既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人民領袖的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也彰顯了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近年來,地處伏牛山區的河南省寶豐縣滴水崖村,在當地政府的產業扶貧獎補政策幫扶下,鼓勵貧困戶發展花椒種植,土雞、蜜蜂養殖等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圖為3月11日,該村村民在養殖基地喂雞(圖:新華社) 這次會議以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進行了工作的安排部署,國務院扶貧辦會同有關方面細化落實舉措,逐項拿出工作清單。各地區和中央國家機關各有關部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現在都在抓貫徹落實。可以說,形成了一個比學趕超、狠抓落實的新局面和新熱潮。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舉旗定向、親力親為,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把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 記者:在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和收官之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了哪些新的困難和挑戰?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能否在今年如期實現? 劉永富:時間確實是很緊迫的,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但是,我們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改變我們完成任務的決心和信心。我們要保持目標不變,加大工作力度。 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是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人流、物流受到了影響。一是打工受影響。現在許多貧困家庭靠的是打工,打工受到了影響,但是這個狀況在改變。去年貧困人口跨鄉打工的是2,729萬人,到3月6日,已經出去了1,420萬人,佔去年實際打工人數的52%,比往年略低一些。但是隨著疫情好轉、政府相繼採取了一些措施之後,各地外出打工的速度正在加快,我們預計還將提速。 二是扶貧產品的銷售、春節期間的旅遊也受到了影響。雖然春天不是農產品收獲的主要季節,但是一些時令農產品,像雲南的花卉就損失幾十個億的銷售。但是我們現在也在開始逐步採取行動,化解這方面影響。 三是扶貧項目開工受到影響。許多扶貧項目關係到老百姓的行路、生產、飲水,這些都是在村組裡面實施的。到3月6日,1/3的扶貧項目已經開工,現在這項工作速度也在加快進行之中。疫情有影響,影響還不小,但是我們採取措施以後,降低了一些影響。有的是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像一些產業,東方不亮西方亮,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再加上以前我們主要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我們對鞏固住成果、如期完成任務還是有信心的。 記者: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形勢,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有哪些安排? 劉永富: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一是要積極應對好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把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絕不能因為疫情影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實現。重點做好貧困勞動力的外出打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做好農產品特別是扶貧產品的銷售;做好扶貧項目的開工復工,力爭在上半年完成。二是要完成剩餘的脫貧任務。對沒有摘帽的52個縣和2,707個貧困村中任務比較重的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確保按期脫貧摘帽。三是要鞏固脫貧成果。已經脫貧的9,300多萬貧困人口,有一部分是不穩固的,是比較脆弱的,我們要防止他們返貧。 另外,有一些邊緣戶,接近貧困戶水平,要防止他陷入貧困。要抓好這方面的工作,重點是對已經脫貧的要繼續做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的後續幫扶工作。同時,對容易返貧和可能致貧的,建立貧困監測和幫扶機制,把事前的預防和事中的幫扶做起來,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 加大力度“啃下”剩餘脫貧“硬骨頭” 記者:據您剛才的介紹,目前剩餘的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很重,而且許多地區都是深度貧困。如何確保在今年內“啃下”這些剩餘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如期完成扶貧攻堅任務? 劉永富:剩餘的52個貧困縣、2,707個貧困村和551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這是我們今年要完成的任務。我們的整個工作部署是依次推進的,一開始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面上都在抓,後來暴露出深度貧困地區難度比較大。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確定了“三區三州”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三區三州”外又確定了169個深度貧困縣作為工作的重點,各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了工作力度。 到去年年底,還剩52個貧困縣、2,707個貧困村和551萬人沒有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這52個縣和2,707個村中任務比較重的1,113個村實施掛牌督戰,實際上是深度貧困地區的再深度,一層一層逐步推進。國家掛牌督戰,要求所涉及到的7個省要制定實施方案,掛牌督戰的縣、村都要制定作戰方案,要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比如對“三區三州”,在山西太原座談會後,我們制定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三年規劃。現在執行兩年了,到去年底規劃的項目已經完成了85%,資金到位95%,接近完成。2013年建檔立卡時貧困人口是532萬人、貧困發生率是25.5%,到2017年底制定這個方案的時候是305萬人,兩年下來現在還剩43萬人,貧困發生率降到了2%。深度貧困地區下降的速度是快於西部地區的,2013年到2017年貧困發生率下降了11個點,2018、2019兩年下降了12.6個點,速度在加快。所以我們堅信越來越聚焦的這52個縣、1,100多個村,按照這種抓法,能夠在今年年底脫貧摘帽。 記者:現行的脫貧標準是什麼?這些標準今年會不會根據疫情情況作出調整呢? 劉永富:中國的脫貧標準是一個綜合性的標準,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二三”。“一”就是一個收入,國家的收入標準是2010年的不變價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人民幣,下同),按照物價等指數,到去年底現價是3,218元,我們計劃到今年是4,000元左右。這是從收入上講的。但是根據我們建檔立卡的信息,已經脫貧人口的收入人均都在9,000元以上,剩餘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二”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目前也做到了。 “三”就是“三保障”。一是義務教育有保障,現在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的孩子有,但很少。二是基本醫療有保障,我們通過縣醫院的建設,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建設,現在所有的村都有了衛生室和村醫,能夠保障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上病。另外,我們還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項制度,醫療保險的社會保障網也建起來了,所以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基本的醫療保障是能夠做到的。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我們這幾年解決了800多萬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現在還有一些正在解決中。 還有就是飲水安全,現在我們對“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工作是按月調度,全國大概還有15萬人沒有解決。當然,這個數字是動態的,比如飲水的問題,有的時候季節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但是我們會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小孩子失學輟學也是動態的,由於外出打工,由於上學不便,特別是有一些厭學的孩子,要反復做工作。 現在我們的扶貧標準就是:一個收入、兩個不愁、三個保障。今年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我們這個基本的標準不會變,不會降低,也不會拔高,要堅持這個標準不動搖。 防止返貧,最根本的要抓好三點 記者:都說“攻城容易、守城難”,中國取得如此規模的脫貧攻堅成果不容易。那麼,脫貧攻堅戰打贏後,該怎樣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 劉永富:目前剩下的貧困人口只有幾百萬了,但是脫貧的人口9,300多萬,怎麼保持脫貧成果持續穩定,這是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這項工作我們一直堅持在做。這幾年返貧人口在逐年減少,從2016年的60多萬減少到2017年的20多萬,再減少到2018年的幾萬人,2019年只有幾千人,脫貧的質量越來越高。但即使這樣,我們仍然不能放松,要把這個問題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防止返貧,最根本的要抓好三點:一是要搞產業。產業發展有個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抓下去。二是要保證農民工能夠出去打工,增加收入。農民尤其是貧困人口出去打工,是減貧見效最快的一個手段,我們要提供各方面幫助,讓他們出去打工,獲得穩定的收入。三是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我們搬遷了近1,000萬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還有近500萬同步搬遷非貧困人口。要把做好這批人產業發展和就業扶持作為工作重點。 連日來,在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河南省夏邑縣通過協助配送防疫物資、派駐駐廠疫情防控指導員、發放產業扶貧貼息貸款等措施,幫助扶貧企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為鞏固脫貧成效打好基礎。2月22日,該縣一家生產汽車配件的扶貧企業中,工作人員在檢測產品(圖:新華社) 另外,我們已經制定了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即將印發。對已經脫貧的人口,要把存在返貧風險的人找出來,把邊緣戶中可能致貧的人找出來,事前對他進行幫助,不要等返貧了和發生了新的貧困再去幫助他。 脫貧攻堅是一個特定的含義,脫貧攻堅要解決的任務就是消除中國幾千年以來沒有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吃不飽、穿不暖,基本生存的問題,發展的環境條件太惡劣的問題,這是歷史性的。但不是說絕對貧困消除了,中國就沒有貧困了,完成這個任務以後,中國的扶貧工作將由解決絕對貧困轉向緩解相對貧困。 下一步我們還要解決發展差距的問題,防止產生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無非我們消除絕對貧困的做法和緩解相對貧困的做法會有差別,打攻堅戰和我們常規下減貧會有區別而已。扶貧工作不會停止、不會結束,還會繼續做下去。 香港各界為內地扶貧事業 發揮了很好作用 記者:一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投身內地的慈善和扶貧事業,您如何評價香港對內地扶貧事業作出的貢獻? 劉永富:正像你說的,香港和內地的聯繫一直都很緊密,而且越來越緊密。在內地發展慈善事業和扶貧工作中,無論是香港特區政府還是香港社會組織、企業家和民眾,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應該說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在政府方面,脫貧攻堅戰以後,香港特區政府幫扶了四川的南江縣,南江縣在2013年時有七、八萬貧困人口,在2018年摘了帽,2019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其中也包括了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所作的貢獻。香港的社會組織和民眾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香港有一個小母牛項目,在內地已經做了快20年了,把基礎母牛送給貧困戶飼養,讓貧困戶學養牛的技術,母牛下了牛犢之後,這個基礎母牛再換一家。這項工作在中國的六個省前前後後惠及了大概2萬個農戶,其中很多是貧困戶。 內地每一次重大的自然災害,包括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的社會組織、企業家和民眾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給予了很多的幫助。我們非常感謝,是不會忘記的。(作者 :魏东声)